1206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例文】事业的大厦是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论为学还是为政,都要拿出“勤”“恒”“挤”的干劲和韧劲,从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做起,积少成多,精进不止,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采撷到“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的胜利果实。(中国纪检监察报《铢积寸累日就月将》)
【典故】出自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歌咏雷锋同志》,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释义】巨丽珍,伟大、壮丽、宝贵,可以解释为“伟大壮丽的珍贵的精神财富”。意思是,螺丝钉不生锈,历史依旧向前,虽然做的都是平凡事,但是却谱写了一段辉煌。
【赏析】这首是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所作,主要是赞美人民英雄雷锋,高度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平凡孕育伟大,为人民服务。寥寥数语,表达出雷锋令人钦佩的精神。在雷锋的精神里,饱含着无限的热情。正是这种热情,让他在每一个人灵魂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德的可贵就表现在平凡的小事上,体现在长期自觉的实践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雷锋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真正含义。平凡因坚守而不凡,奉献因执着而可贵。近年来,“百姓信赖的老大哥”廖俊波,“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司法改革“燃灯者”邹碧华,“航空报国英模”罗阳……我们身边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奉献的典型人物。“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像他们那样,弃小而崇大、轻利而重义,无私付出、勤勉奉献,无愧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用法】主要适用于青年干部座谈类讲话,侧重强调敬业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持续向前。
1207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例文】“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为学如此,为政亦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紧盯一条烟、一瓶酒、一盒月饼这些“铢寸”之弊,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持续发力、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推动实现风气的整体好转。(中国纪检监察报《铢积寸累日就月将》)
【典故】出自清代袁枚《占毕丛谈谈文》,然须平日餐经馈史,霍然有怀;对景感物,旷然有会;尝有欲吐之言,难遏之意,然后拈题泚笔,忽忽相遭。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释义】意思是,得到虽然只在顷刻间,但积累全靠平时。指知识等贵在平时持之以恒地不断积累。
【赏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座宏伟大厦的建成离不开一砖一瓦的堆垒,成长的阅历、本领同样是一个日积月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过程。一旦思想上沾染了灰尘,在小事小节上就会偏离了方向,最终将动摇理想信念,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下足积累功夫,必须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陷阱时,能够在小事小节上严以自律,决不放松警惕。进入新时代,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积累好“尺寸之功”,从而在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最终将涓涓细流汇成培树良好政德的滔滔洪流,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用法】主要适用于干部大会讲话,可用于强调学习、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不断积淀知识、优化作风,提升能力本领,维护良好形象。
1208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例文】“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构成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人民日报《“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典故】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学篇三》,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释义】意思是,有志之士珍惜每一年的光阴,贤德之人珍惜每一天的光阴,而圣人则会珍惜每一寸的光阴。
【赏析】自古以来,“悬梁刺股”“闻鸡起舞”等蓬勃向上的精神追求深为人们所推崇,关于珍惜光阴、努力奋斗的经典诗句更是层出不穷。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在《一世歌》中感叹:“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无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这是唐伯虎对时光易逝、光阴难再的无奈。青年时期本来就短,还有坎坷与不如意干扰,真正能潜心事业的年头少之又少。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80余岁动手,90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你珍惜时间,时间就亲近你,给予你,让你梦想成真;你无视时间,时间就远离你,抛弃你,让你一事无成。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用法】主要适用于年轻干部座谈类讲话,侧重强调珍惜光阴,引导年轻干部干好每一天、干好每一年,以不懈奋斗无愧青春韶华。
1209金有一分铜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
【例文】“金有一分铜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要在为人民服务的这条路持续不断的走下去,就要多讲奉献与付出,不以金钱利益、名誉声望为回报。毛泽东曾为自己定下三不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这三条原则对如今的党员干部如何处理公权亲情之间的关系,仍有指导意义。(人民日报《修身自律功在平常》)
【典故】出自明代薛瑄《读书录·体验》,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释义】意思是,黄金中若有一分铜铁的杂质,就会影响精纯度;品德中若有虚伪的表现,就不是一个内心纯粹的人。比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赏析】“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公私分明,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倡导的为官从政的基本道德。宋代《竹坡诗话》记载,一位官员办公时收到一封家书,为查看信件,他专门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了自己的蜡烛。“公烛”“私烛”之别仿佛一个隐喻,照见的是公私分明的精神境界。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然而现实社会五光十色,一些人内心之“小我”难免膨胀,逐渐模糊了公私边界,让私欲悄然流淌。县委书记谷文昌反复叮嘱“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他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炊事员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从此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矢志提升自我觉悟,在面对公与私的选择时就能看得清、想得透,在处理公与私的纠葛时就会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讲话、党课报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义利观,追求大公无私的境界,养成公私分明的操守,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1210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例文】“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可以看出,高度的自律无论对个人事业还是治理国家都至关重要。怀有律己之心,关键要恪守一个“严”字。律己重在自觉从严,难在处处从严、贵在持久从严。(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道修身为本》)
【典故】出自宋代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已,岀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乎治道。抱规矩准绳之大器,爱毫发丝粟之小才;取诸深沟置之平地,扶植正义以协天心;审克详刑以寿国脉,翻然风动成此岩瞻。
【释义】意思是,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具体的行动上要付诸行动;心中有爱惜百姓,决策关系治理的根本道理。
【赏析】古往今来,严于律己、以高标准要求自我,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历史上,东汉杨震面对故人贿赂和“暮夜无知者”的说辞,留下了“四知拒金”的美谈。对权力存有畏惧之心,增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才能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夙夜在公、勤勉奉献。1954年,有人请毛泽东同志推荐柳直荀烈士遗孀李淑一去文史馆当馆员。他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考虑到“文史馆资格颇严”,作出了“未便再荐”的决定,最终以自己的稿费相助。党员干部应廉洁自律,把好各种关口,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把严以律己当做修身立德的重要法宝,常思贪欲之害,坚持省己察身、扪心自问,时时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找差距、看不足,修正自己行为;时刻以腐败典型案例警醒自己,及时校正思想偏差,不断清扫心灵尘埃。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讲话、党课报告,教育引导干部要涵养廉洁自律之心、落实心中有民之责,始终维护共产党员良好形象,始终保持党群鱼水深情。
1211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例文】提升速度,跟时间赛跑,就是要快。快就是高效快捷,为群众办实事,定了就要办,说了就要干,干就马上干,干就干最好。“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一步慢、步步慢,机会就容易在按部就班、慢慢腾腾中流失。为群众办实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要坚持“能早不晚、能快不慢”,真正把群众的大事小情放心上,真正为他们解忧纾困。(烟台日报《提升速度,跟时间赛跑》)
【典故】出自战国荀子《荀子·议兵》,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
【释义】意思是,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怠慢了。
【赏析】所谓“敬”,乃责任之心,就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谓“慢”,就是马虎大意,敷衍了事。讲认真不仅是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而且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发表讲话时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能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以贯之讲认真,说到做到,处理问题和矛盾从不马虎、敷衍,因而能够把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事情办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讲认真贵在一个“真”字,难在一个“恒”字。言既出,行必随。党员、干部讲认真就要时时、处处、事事讲认真,讲真话、真办事、办实事,始终将“认真”二字贯穿于世界观改造全过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
【用法】主要适用于工作部署类、党课报告类、开班讲话类文章,侧重强调抓落实、讲认真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认真精神,加快工作节奏,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1212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例文】“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推动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将“细”的作风践行到底,从细处研究、往细处谋划、在细处落实,真正把每项工作每个细节做到位、做扎实,从而推动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更大成就。(济宁日报《将“细”的作风践行到底》)
【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
【释义】意思是,小心地对待容易的事,进而避开了难事;认真地填塞微小的漏洞,进而避免了大祸。
【赏析】《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两篇,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引用寓言故事为道家经典《道德经》所做的注解与阐释。“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于小事处下功夫,于细微处见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从《周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谦:亨,君子有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苏轼“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胡宏“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到王阳明的“谦者众善之基”“静处体悟,事上磨炼”,见微知著,谦虚谨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面对坎坷磨难坚忍不拔,持续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坚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真正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事业上的解题高手。
【用法】主要适用于机关党课报告,侧重强调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发扬细心、细致的优良作风,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小节抓起,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1213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例文】“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对实际问题有着实在而具体的接触和体验,有助于激发内心感受、找到解决良方。如果我们眼里没有问题、心中没有期待,对问题熟视无睹、消极应付,讳疾忌医、自欺欺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好那好全都好”,难言发展。(烟台日报《正视问题背水一战》)
【典故】出自金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一》,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释义】意思是,只有真切的感受到现实场景,才能从内心深处感悟传神的诗句;如果只是凭空想象、虚空摸索,写出来的诗句总是没有真实的意境。
【赏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实际问题有着实在而具体的接触和体验,有助于激发内心感受、找到解决良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听民意、访民情、知民愿,才能知道一线有什么问题,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无不强调“知行合一”,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开创事业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还有不少“拦路虎”“绊脚石”,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实干导向,立足本职岗位推动问题解决,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用法】一是适用于机关干部大会讲话,侧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二是适用于年轻干部类讲话,侧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知行合一,在实践中重实干、求实绩。
1214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例文】“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对领导干部而言,修行塑身,就是要躬身做“官”,坚持“为政贵在行”的理念,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实干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真正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以踏石留印的劲头和抓铁有痕的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道修身为本》)
【典故】出自唐代吴叔达《言行相顾》,圣人垂政教,万古请常传。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荣辱当于己,忠贞必动天。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
【释义】意思是,树立志向,需要以誓言为根本;修养品德,应该以行动为先导。
【赏析】“言为本”才能带头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行乃先”才能做表率、当榜样、树威信。从方志敏的《清贫》、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谷文昌“不沾公家一点油”,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着“言为本”“行乃先”的红色基团。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来讲,修行塑身,就是要躬身做“官”,坚持“为政贵在行”的理念,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实干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真正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以踏石留印的劲头和抓铁有痕的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人无志不立,青年干部有自己的远大志向,对自己的从政之路要有清醒的认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立志做大事干实事,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作风建设类、年轻干部类讲话或党课报告,侧重强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走在前、作表率,
1215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例文】“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把问题当问题,才能不出问题。不敢正视、不愿解决问题,就会陷入一种“怪圈”:一旦发现问题,又不快速解决,久而久之把现实问题硬生生拖成了遗留问题,又把遗留问题“顺其自然”同化成了见怪不怪,用所谓“历史的眼光”把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定性为“无解”,最终堂而皇之把“历史问题”继续留给历史、成了“没有问题”。(烟台日报《正视问题背水一战》)
【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释义】意思是,正因为有道之人能够改正自身错误,清楚自身的不足,纠正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能够避免让自己面临损伤。
【赏析】我国古代圣贤多数都是反躬自省之人。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呼?”。这些话语无不渗透着圣贤们的自我反省意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工作或生活中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关键要知错愿改、知错必改、知错速改。对共产党人来讲,解决问题、修正错误是我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人对错误的态度有三种:改正得快,改正得慢,死而不改。改得慢不好,死而不改更不好。”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面对问题,多些知错必改的勇气,拿出知错必改的行动,才能真正与错误决裂,走上改过自新的道路。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认清问题、找出差距,寻得良策、迎头赶上,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